董源《潇湘图》_绘潇河湘江入洞庭湖景色传世山水画全卷高清大图
《潇湘图》,五代南唐,董源,绢本设色,纵50厘米,横141.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潇湘图》为五代董源作,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代表性作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明末继董其昌之后递入袁可立之子袁枢收藏。崇祯十五年壬午,袁枢的家乡河南睢州城先后遭受李自成的兵火和河决水灾,袁可立尚书府第藏书楼内书画藏书毁于一旦,仅此数帧卷轴往返千里为袁枢辗转至江苏浒墅钞关寓所随身珍藏免遭兵火之灾,得以流传至今,传为中国乃至世界名画收藏史上之佳话。袁枢自跋曰:“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得于董思白年伯家,原值加四帑焉”。
董源《潇湘图》传世山水画第一段高清大图欣赏
董源《潇湘图》传世山水画第二段高清大图欣赏
崇祯十六年,王铎在浒墅关袁枢寓所见到此画甚为感慨,并将这一好事跋于卷端。王觉斯跋云:“袁君收藏如此至宝,葵邱城堕家失,有此数帧不宜郁宜快也。”清姚际恒《好古堂家藏书画记》对此也有清晰记载:“盖以袁获此归旋,遭流寇之乱,此卷无恙。思翁(董其昌)殁后,为中州袁伯应所得。伯应名枢,乃思翁年侄(董其昌与袁可立为同年)。崇祯十五年榷浒墅,购诸其家,亦私记于后。”
董源《潇湘图》传世山水画第三段高清大图欣赏
董源《潇湘图》传世山水画第四段高清大图欣赏
《潇湘图》上有董其昌跋三、袁枢跋一,王铎跋一。有“袁枢私印”、“袁枢之印”、“睢阳袁氏家藏图书记”。明“袁枢鉴赏”书画之章、“袁枢印信”、“伯应”等印记。清代《潇湘图》经卞永誉、安岐收藏,其后入藏于内府,溥仪出宫时带到长春,抗日战争后流散于民间。1952年经一代大师张大千自香港捐卖给中国政府,1959年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收藏至今。2008年5月,正在故宫武英殿书画馆进行的“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突然闭馆一天,对外宣称是因为内部装修,而真实原因却是因为其中展出的一件国宝级文物--五代董源的《潇湘图卷》原迹,被展柜上部的滴水淋湿,致使受损处裱纸开粘。受损部位正好在画幅核心部位的舟船上。这件受损的《潇湘图卷》是故宫收藏的唯一一件董源真迹,属于一级甲等文物,极为珍贵。
董源《潇湘图》传世山水画第五段高清大图欣赏
董源《潇湘图》传世山水画第六段高清大图欣赏
“潇湘”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河与湘江,二水汇入洞庭湖。图绘一片湖光山色,山势平缓连绵,大片的水面中沙洲苇渚映带无尽。画面中以水墨间杂淡色,山峦多运用点子皴法,几乎不见线条,以墨点表现远山的植被,塑造出模糊而富有质感的山型轮廓。墨点的疏密浓淡,表现了山石的起伏凹凸。画家在作水墨渲染时留出些许空白,营造云雾迷蒙之感,山林深蔚,烟水微茫。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渔舟点缀其间,赋色鲜明,刻画入微,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五代至北宋初年是中国山水画的成熟阶段,形成了不同风格,后人概括为“北派”与“南派”两支。董源此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
董源《潇湘图》传世山水画第七段高清大图欣赏
董源《潇湘图》传世山水画第八段高清大图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