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贯休《十六罗汉图》六副高清国画僧人人物图片
贯休所绘罗汉,有的庞眉大目,有的高颧隆鼻,面貌都是“胡貌梵相”,这种奇异之相,立意免俗。据史料记载,贯休曾说,这些“不类世间所传”的佛教人物形象,是他“梦中所睹尔”。我们大可不必信梦中所睹之物,但这些梵像却是贯休冥思悟对禅学的产物,是禅宗境界的幻化。现藏于日本皇宫内厅的这幅贯休的《十六罗汉图》,据日本学者鉴定是宋初摹本,是最接近贯休原作的作品。
十六罗汉,均为佛的弟子。佛经上说他们是受佛敕、永住此世而济度众生者。贯休的《十六罗汉图》与唐代佛教艺术中经常出现的胡人形象是一致的。但唐时的佛像已渐趋世俗化,具有较强的写实性,贯休一改这种风格,他笔下的十六罗汉大幅度变形,变得怪异,富有神秘感和威慑力。
距罗尊者原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后来出家,但却没有改掉作战时的野性,为摒弃他的粗野性格,佛祖让他静坐修行。后来的距罗尊者虽然修成了罗汉,但他静坐时仍有一股威猛之气。《十六罗汉图》中的距罗尊者鹰目高鼻,双手合十作拜谒状,气宇轩昂,英气逼人。邛杖斜倚在古木座椅上,座椅两臂扶手处呈龙首造型,形态生动,整个画面和谐一致。作者对人物头部、手部的骨骼造型进行了夸张处理,并且以墨色染出凹凸,极具立体写实效果。
传说阿氏多尊者一生下来就有两道长长的白眉毛,所以修成罗汉后,又叫“长眉罗汉”。图中的长眉罗汉张口露齿,双目炯炯。作者对长眉罗汉的两道白眉进行了细致地刻画:白眉足有尺余,顺着人物两颊下垂到胸前,罗汉正双手捻托。人物左耳的刻画也极度夸张,耳朵大至下部耳垂与下巴底线平行,而使整个头部呈方形。画中服饰在黄色格子上以细密线画出布纹作为底色,上面画树石、龙凤或人物图案。作者用笔细致准确,几乎到了毫发毕现的程度。
《十六罗汉图》不管从创作风貌上看,还是从笔墨技巧上看,历来都受到很高的评价。画中用笔虽细却凝练遒劲,长线条连绵不断,转折圆润,有厚重感。《宣和画谱》曾赞贯休的《十六罗汉图》说:“以至丹青之习,皆怪古不媚,作十六大阿罗汉,笔法略无蹈袭世俗笔墨畦畛,中写己状眉目,亦非人间所有近似者。